LY_T 2016-2012 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

ID

9A127F4560E24CFC956DC343A35EEF50

文件大小(MB)

0.87

页数:

19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8-14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B 65 LY,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 2016—2012,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errestrial wildlife corridor design,2012-02-23 发布2012-07-01 实施,国家林业局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LY/T 2016—2012,ボ,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13),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6号(100045),网址 www. spc. net. cn,总编室:(010)64275323 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关,开本880X1230 1/16 印张!.25 字数31千字,2012年6月第一版2012年6月第一次印刷,书号:155066 2-,23563 定价 21.00 元,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LY/T 2016—2012,刖 百,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林业大学提出,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国发、邢韶华、李玉强、金崑、杨道德、陈明勇,I,LY/T 2016—2012,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陆生野生动物通道和生境廊道设计的原则与技术性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陆生野生动物重要的栖息地和迁移扩散路线上已建和新建铁路、公路、草原围栏、水,渠等建筑物和构筑物时的野生动物通道设计;适用于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之间、自然保护区内以及,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生境廊道构造和恢复设计,以及森林采伐、矿产开采等改变原生境活动时构造或预留,生境廊道的设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 1685—2007自然保护区名词术语,LY/T 5126-2004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陆生野生动物 terrestrial wildlife,天然分布在陆地环境中的动物种或其种群,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3.2,目标物种 objects,拟设置野生动物廊道的主要服务对象及其伴生物种,伴生物种是与目标物种的生境利用类型相同,或相似,相伴存在的动物种。目标物种一般指保护动物和关键动物,3.2. 1,保护动物 protected animal,国家重点保护、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List)中列为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濒危(endangered)和易危(vulnerable)的野生动物,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ー(Appendixエ)和附录二(Appendix II)中的野生动物,3.2.2,关键动物 key animal,生态系统中,对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起着关键作用的野生动物,3.3,野生动物廊道 wildlife corridor,在野生动物的重要活动区域,为保障野生动物迁移和扩散等活动而建造或保留的通道,分为野生动,物通道和野生动物生境廊道两种类型,LY/T 2016—2012,3.3. 1,野生动物通道 animal passage;wildlife path,为保证野生动物能够穿越铁路、公路、草原围栏、水渠等建筑物和构筑物而建造或保留的通道,3.3.2,野生动物生境廊道 wildlife habitat corridor,为连接重要的栖息地斑块而划定保护的适宜野生动物生活、迁移和基因交流等活动的生态走廊,一,般由主廊道和辅廊道两部分组成,3.3.2. 1,主廊道 main corridor,野生动物穿过生境廊道时利用的核心区域,能为野生动物的迁移和扩散等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3. 3, 2. 2,辅廊道 subsidiary corridor,在主廊道外侧划定的用于缓冲外界对主廊道干扰的区域,3.4 1,群系 formation,由相同的建群种或共建种所构成的植物群落的联合,是我国植被分类系统的主要中级单位,例如华,北落叶松林、蒙古栋林、南方红豆杉林、大针茅草原、白梭梭荒漠等,[LY/T 1685—2007,定义 4. 3],4设计原则,4. 1针对性,应针对目标物种设计专门的野生动物廊道,4.2科学性,I,应按照目标物种的生物学、生态学和行为学特性以及栖息地特征等因素,通过野外调查或模拟试验,等科学方法,确定野生动物廊道的位置及各项参数,4.3自然性,应充分利用天然的植被、地貌和水系等自然环境;对已经退化的天然植被,应进行恢复和重建,禁止,使用外来物种;对于人工植被,应仿照天然植被进行改造,4.4可行性,在确保野生动物廊道的长期安全性和持久稳定性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可行性,4.5协调性,野生动物通道的形式、体量和颜色等应保持与自然景观的协调;野生动物生境廊道的范围应与周边,社区相协调,2,LY/T 2016—2012,5设计依据,5……

……